应用潜力远超核电的核领域“轻工业” 万亿市场加速打开|世界快消息


(资料图片)

作为核领域的“轻工业”,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市场规模远超核电。澎湃新闻从日前举行的2023年核技术应用产业国际大会上获悉,截至2022年底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接近700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中国核技术应用发展空间很大,预计2025年可达万亿元市场规模。”国家原子能机构原副主任、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编委会主任王毅韧在会上表示。

核技术应用是指非动力民用核技术,又称为同位素与辐射技术,是利用同位素或射线产生装置释放产生的各类射线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分析或者利用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类物理、化学、生物等效应,进而用于众多实际应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曾称,“就应用的广度而言,只有现代电子学和信息技术(ICT)才能与同位素及辐射技术相提并论。”

尽管“知名度”不高,但核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比如,植物诱变育种提升了粮食安全;辐射加工助推高性能材料推陈出新,辐射消毒灭菌确保了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同位素电池和原子钟帮助人类探索和利用太空,核测井技术突破引发了页岩气革命;核医学诊疗技术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病患的生命;辐射处理废气、废水和废渣为解决环境生态治理难题提供了可行方案;核技术违禁品安检保障了人流物流畅通和交通安全等。

会上发布的《中国核技术应用产业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显示,发达国家核技术应用产业商业模式成熟、市场集中度高且已形成庞大的规模,紧密关联产业产值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一些国际上知名核蒸汽供应系统(NSSS)供应商也是核技术应用领域的头部企业。美国将核技术列为优先支持的22项重大技术发展方向之一。美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已达6000亿美元,约占GDP的3%。日本、韩国、瑞典和欧盟主要大国的该项指标为2%-3%。

截至2022年底,我国从事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法人单位已超过达9万家。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有18座(可生产同位素的5座)。在用各类射线装置约23万台、放射源15.7万枚。保守估计,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从2015年的3000亿元(约占GDP的4.0‰),到2022年底已接近7000亿元(约占GDP的5.7‰),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工业应用产值占比超过50%,医用核技术产值占比约20%,发展相对成熟。

《报告》称,核技术产业正进入快速扩张期。其中,首台国产重离子癌症治疗示范装置投入临床应用,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成像系统正式进入临床验证;首批高比活度医用钴-60源辐照出堆,首批碳-14辐照靶件入堆;多款放射性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电子束处理三废实现产业化应用。四川和陕西两省,山东烟台、四川绵阳和湖南衡阳三市,浙江海盐、四川夹江、甘肃金塔三县均已出台同位素应用相关规划,多个产业园项目陆续开工。

目前,国内各类射线装置正在逐步实现自主生产,工业辐照加速器已经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国产医疗加速器正在逐步推向市场,国产钴源实现出口。我国相关海关安检成套设备、工业辐照用电子加速器、钴-60辐照集成装置等产品,已实现批量化出口。

但核技术应用产业也存在明显短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坦言,我国作为核技术大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核技术应用产业缺乏基础数据统计、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自主可控的研发能力相对不足;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存在卡脖子情况,部分高端仪器设备仍以进口为主,同位素及其制品对外依存度高;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投入总体不足,领军企业数量少;辐照加工业产品种类单一,产业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社会民众对于核技术还存在畏惧心理等。“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核技术应用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占还处于较低水平。”

如何进一步挖掘核技术的市场潜力?王毅韧介绍,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80%,而核技术应用与制造业门类的30%紧密相关。因此,通过深化核技术应用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是行业的战略机遇。如辐射加工技术,美国的工业辐射加工营收中,有66%来自半导体加工,有24%来自轮胎加工,两项相加达到90%。而我国的应用基本处于试点阶段。再如,辐射灭菌技术,1990年代国际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中,辐射灭菌的比例就达到50%。“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的很多关键环节,都需要核技术应用的深度参与。”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